讓年輕學生參與到實踐中 科研離不開實踐
【儀器網 時事聚焦】“實踐出真知”,我們都知道,科學本身是一個格物致知的過程,科學研究一直以來都與實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當我們回顧自己的學生生涯就會發現,在高中以前,盡管實驗課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但是絕大多數時候,除了簡單的實驗外,我們大部分的科學知識都是通過課本掌握的,更不要說生物學這種需要長時間投入實踐與觀察,并且還存在很大風險“白忙一場”只能推倒重來的領域了。但是當學習的內容越來越深入,實踐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環節。
就在最近,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印發《關于支持建設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到了。經研究生培養單位自愿申請,省級教育部門、農業農村行政部門和科協聯合推薦,專家咨詢,確定對68個單位的780個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設。而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農學研究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農業生產一線去,走出實驗室、走出校園從實踐中收獲到知識,從實踐中明白目前農業生產需要什么、需要改變什么,更好地促進學生開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的研究。同時,也能讓學生明白,科學或者說學習本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是要為實際做貢獻,在實現自我突破的同時嘗試解決實際問題的。
而不僅僅是農業,包括此前讓大學生走進工廠等規劃在內,科研教育工作,始終都在強調“知行合一”。事實上,如今的科學技術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飽和,這種飽和非常特殊。并不是說技術沒有發展的空間,而是部分技術壟斷帶來的發展缺口變小。
近幾年,我國一直在強調培養科研創新精神,主張從實踐入手,發展擁有自己知識產權的,自主研發的科研技術,打破進口技術壟斷。而這背后,其實涉及到的是非常多與生活與工作息息相關的產業的發展問題。“科研不應為‘創新’而創新,而應為‘實踐’而創新”。
我們再來說說為什么科研本身也離不開實踐。我們可以想想科研的過程——了解“研究背景”,明確“研究問題”,查閱現有“課題”及“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假設”,探明“研究方法”,得出“研究結論”。研究的切入點往往是實際的背景,然后從背景出發提出問題,也就是說,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研究本身就是從實踐中誕生出來一個過程,是自然發展中求知欲帶來的本能。
因此,讓年輕學生參與到實踐中本身其實是一種從實踐中去找理論,用理論來完善科研,再在科研中追求創新,最后在創新中得出成果并回歸實踐的過程。
(本文來源:儀器網,轉載請注明出處)
- 已推薦
- 0
- 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來自其它來源(非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analytica China 2022 5大亮點,煥新升級
- 消費電子產銷擴張 硬件和軟件都需進步
- 公示!鄭州擬組建14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45家重點實驗室
- 上海立法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全面推動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研發
- 中博銳科: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謀發展
- 成都光納:專注于國外高端光電科研儀器
我要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