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儀器有“芯”更要讓機器有“心”
【儀器網 材料化工】智能化是如今科研儀器的重要發展方向,伴隨以5G、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網絡智能技術的發展,集成了微型計算機或者微型處理器的測量儀器展現出了更廣闊的應用前景,憑借對數據的存儲運算邏輯判斷及自動化操作等功能受到了使用者的青睞。
而智能儀器時代,決定儀器性能的關鍵之一便是“芯片”。芯片本身非常小,甚至在一些大型儀器的眾多硬件中指占據了一丁點的位置,但是它確實這個產品的心臟。當儀器接通電源之后,芯片就會不斷地接受新指令和數據,從而引導產品發揮出它的全部性能。
想要賦予儀器一顆“芯”并非難事,因為芯片在發展歷史中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穩定的生產工藝,但是想要它擁有一顆強大的“芯”卻并非易事。目前市場的發展方向是在保證性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把芯片做小。而想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在芯片的涉及環節中就開始合理地規劃并整合上面的元件,之后,還要確保有成熟的工藝能將設計產品化。但事實上,由于目前芯片的核心生產技術受限,只有少數企業具備光刻機這一設備的制造工藝,因此在實際的芯片生產中,即便設計到位了,想要真正實現加工和量產,卻非常困難。這也是為什么每當國內有一款自主研發的高端儀器出現時,整個儀器市場都會為之震驚。
但“芯”的問題并不是儀器發展的全部,事實上,得益于技術交流與貿易往來,在代工以及外包等措施的幫助下,我國依舊誕生了不少具備自主研發芯片的儀器產品,這些產品甚至在性能啥絲毫不輸進口品牌。不過即便如此,這些產品卻也沒能在市場上掀起非常大的波瀾,甚至不少企業依舊會選擇進口引起,導致產品叫好不叫座。其中原因在于軟件。
熟悉儀器市場的朋友應該知道,主流的儀器品牌普遍都會為自己的產品設置操作系統,并根據不同使用領域進行優化,這點在智能儀器時代重要性就尤為突出。如果說芯片決定了產品性能的上限,那么好的引導與人性化的交互系統就決定了操作者使用儀器時,產品所具備的下限高度。而許多國產的儀器因為在系統優化上存在欠缺,提高了使用門檻,自然也就更難收獲消費者的青睞。
因此,如今智能儀器的發展,除了要解決“芯”難題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賦予機器“心”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讓儀器更智能也更好用。
(本文來源:儀器網,轉載請注明出處)
- 已推薦
- 0
- 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來自其它來源(非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analytica China 2022 5大亮點,煥新升級
- 消費電子產銷擴張 硬件和軟件都需進步
- 公示!鄭州擬組建14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45家重點實驗室
- 上海立法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全面推動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研發
- 中博銳科: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謀發展
- 成都光納:專注于國外高端光電科研儀器
我要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